以法为基育新人 以德润心筑根基 —— 智能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深耕 2025 级新生法治教育第一课
日期:2025-09-06  发布人:汽车与建筑工程系  浏览量:13143


 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浪潮中,高校将法治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核心体系,既是落实 “立德树人” 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,也是培育青年学生法治素养、社会责任感与职业伦理的关键环节。

image.png

  9 月 6 日上午 9 时至 12 时,智能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聚焦 2025 级 527 名新生的成长需求与专业特色,在图书馆 5 楼学术报告厅分两场开展专题法治讲座。本次讲座特邀重庆卓界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、合伙人,市律协青工委委员,四川美术学院学生社区特邀律师,渝慈善总会法律天使弘法兴商分队会员卢俊男律师主讲,以 “知法明权守底线,法治护航青春路” 为主题,为新生搭建起 “法律知识 — 思维能力 — 责任担当” 三位一体的成长桥梁,让法治精神成为新生开启大学生涯的 “第一课底色”。

image.png


一、解码《民法典》:从 “条文认知” 到 “法治思维” 的跨越

 卢俊男律师以 “青年成长与社会规则的共生关系” 为切入点,将《民法典》转化为新生融入校园的 “实用工具”。他从 “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” 展开,结合 “宿舍洗衣机损坏责任划分”“兼职劳务合同风险” 等校园案例,让抽象条款具象化。更紧扣学院专业特色:针对智能汽车类专业,以 “学生研发成果遭盗用” 案例强调知识产权保护;面向建筑工程类专业,围绕 “施工安全法律义务”,讲解 “工人受伤后的责任认定”,让新生明白法治素养既是校园 “保护伞”,更是未来职业 “竞争力”,推动其从 “被动知法” 向 “主动用法” 转变。

image.png

二、拆解诈骗陷阱:从 “风险防范” 到 “理性人格” 的塑造

  卢律师聚焦大学生高发诈骗,深挖心理诱因与逻辑。解析 “刷单返利” 时,结合重庆高校学生被骗 8000 元案例,点出 “急于获利” 的心理漏洞;讲解 “杀猪盘”,还原 “人设塑造 — 情感诱导 — 虚假投资” 骗局,强调 “金钱往来必警惕”。对虚假购物、校园贷等,他还梳理证据留存、报案流程、法律援助渠道,形成 “识险 — 避险 — 解险” 闭环。互动中,智能汽车技术专业张同学提问 “网购假零件维权”,卢律师结合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给出三步方案,现场反响热烈。不少新生写下 “理性判断比补救更重要”,法治教育从 “防骗” 延伸至 “人格塑造”。

image.png

三、深耕法治教育:从 “单次讲座” 到 “长效育人” 的延伸

 “这场讲座不是学院法治教育的终点,而是面向 2025 级新生的起点。”学院活动负责人黄愿在讲座总结环节介绍。作为学院 “新生法治教育系列活动” 的核心内容,前期学院通过辅导员调研新生法律需求,据此调整讲座重点;后续还将围绕专业特色,开展 “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模拟调解”“智能汽车专利保护案例辩论会” 等实践活动,并联合校企合作单位、校友律师资源,为新生提供实习就业阶段的法律咨询服务,逐步构建 “入学启蒙 — 在校实践 — 毕业护航” 的全周期法治教育体系。

image.png

未来,学院将持续以 “贴近学生、贴近专业、贴近社会” 为原则,创新法治教育形式、丰富教育内容,让法治精神真正融入学生大学成长全程,为培养 “懂技术、守法律、有担当” 的新时代建设者筑牢思想与行动根基。





智能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团总支

2025年9月6日


收藏本页